現在幾乎每個企業(yè)都在關注云相關的信息,不管你是否打算部署或使用云,都不可否認云已經成為任何一種類型的企業(yè)在未來的IT發(fā)展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話題。而對于怎么樣去使用云,怎么去將自己IT系統(tǒng)規(guī)劃成云,怎么最終的實施,則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論題。先不管企業(yè)自己怎么想,相關廠商的理念也不盡相同,從而傳達給客戶的思路也就千差萬別了。
UNIX服務器如何面向未來演進,以適應這個世界新的變化與需求。而這種尋求改變的內在動因,顯然就是由云引發(fā)的。今天,我們可以再從更高的角度來看看傳統(tǒng)的UNIX服務器又將如何融入未來的云環(huán)境中呢?之所以還是圍繞UNIX服務器來展開,是因為我覺得它很有代表性或是沖突性,這種沖突源于那些多年積累下來的傳統(tǒng)理念與IT技術發(fā)展所帶來的新的認知,從而在云計算時代來臨之際,讓其尤為顯眼。而且,這種沖突性對于很多大型企業(yè)來說,是必須要面對的,所以相對于一團和氣的云未來暢想之侃侃而談,這種在未來云環(huán)境下的沖突之解決,其實也更應該值得我們關注。
簡單來說,UNIX服務器在未來云計算中的角色,取決于它的應用在企業(yè)中的地位,如果地位不再,那么角色也就是可有可無的了。另一方面,再來看云是否需要UNIX服務器,由于x86虛擬化的興起與快速發(fā)展,其標準化的平臺設計為其實現無品牌約束的橫向擴展提供了絕佳的便利,而這也是云非常需要的一個特色,再加上x86本身的性能不斷提升,性價比日益凸顯,所以現今已經有了一個普遍的認識——云計算就是基于x86平臺的,所以這對于企業(yè)來說,就存在著兩個選擇。第一,我還需要不需要UNIX服務器,第二個選擇則在第一個選擇的基礎之上,如果不再需要UNIX服務器,那么好辦了,今后全是x86平臺,云也就是全面的x86之云,沒什么好說的。但如果第一個問題的選擇是仍然需要,那么二個問題就接踵而來——UNIX服務器需要不需要融入未來的企業(yè)云平臺?如果要融入,又該怎么做呢?
UNIX服務器是否已經過時了?
UNIX系統(tǒng)自誕生至今已經有40余年的歷史了,顯然要比x86平臺年長得多。而熟悉電腦發(fā)展史的朋友都知道,在UNIX之前還有大型主機(Mainframe),其距今已有60余年的歷史,所以如果把大型主機——UNIX——x86的發(fā)展史串起來,并結合市場數據,就不難得出一個規(guī)律,大型主機在UNIX出現后,逐漸退出主流市場,而x86服務器現在也已取得了主流地位,從這點來說,UNIX正在重演大型主機的歷史并不為過。
但至今為止,大型主機仍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相反從IBM的財報來看,新一代大型主機的發(fā)布對IBM的服務器部門的整體銷售額貢獻了巨額增長?;萜找苍诎l(fā)布新一代Superdome動能服務器之后,也推出了與IBM大型主機相抗衡的新一代Nonstop服務器,可見市場需要仍然存在。根據IDC的調研數據,基于RISC、EPIC等非x86服務器在2011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23.3%,這已經連續(xù)第三個季度非x86服務器獲得市場增長,并且是連續(xù)第二個季度其增長水平超越整體服務器市場的增長率。
因此,得出UNIX服務器已經過時的結論還為時過早,從綜合的角度來評判,UNIX服務器在當前的IT環(huán)境仍然有較大的發(fā)揮空間,也因此仍會吸引著相應用戶的選擇。在我看來,其中的原因有3點:
1.數據的積累與業(yè)務應用負載的增加,讓客戶需要更為強大而可靠的服務器:信息時代的發(fā)展所帶來的一個很明顯的“效果”就是信息量的迅猛增加,它需要強大的處理能力,尤其是企業(yè)的關鍵業(yè)務應用。當越來越多的人隨著數據的積累與對處理能力要求的提升,而注意到云的時候,其實也恰恰在給UNIX服務器一個新的機會。很多企業(yè)越來越注意大數據時代平臺的可靠與可用性,而這方面x86服務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還不能與已有40余年歷史的UNIX相比。雖然差距在迅速的縮小,但UNIX服務器先天的優(yōu)勢仍然存在。
2.UNIX服務器強大的單機可擴展性還是x86所不能比擬的:高端UNIX服務器的一個重點特性就是其單機可擴展性,是x86服務器現在所很難達到的。雖然SGI公司推出了256插槽的至強系統(tǒng),但業(yè)界目前僅此一家,別無分號,而高端UNIX服務器從16插槽、32插槽至64插槽,基本上已經是標準的擴展能力,而成本雖高,但性能出眾的互聯技術也保證了UNIX服務器的性能的線性提升,在這方面,x86平臺目前還是有較大的劣勢。
3.新的技術理念反過來也在幫助UNIX服務器: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虛擬化了。其實,虛擬化技術對于大型主機以及UNIX服務器來說都不是新鮮東西,但隨著x86服務器因高性價比而迅速普及,當x86平臺的虛擬化不斷成熟之際,很多不曾接觸過UNIX的用戶反倒覺得它比較新鮮。當然,UNIX服務器也不必覺得虧,x86平臺的虛擬化發(fā)展其實也帶動了整體虛擬化應用的愿景,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云計算的風生水起。當人們越來越深入了解虛擬化之后,也會對UNIX的虛擬化世界產生新的認識,而在這方面的確UNIX走在了更前面,其虛擬化性能損耗至今仍保持著對x86的優(yōu)勢。所以說,虛擬化這一“新的”技術理念在讓x86風光無限之時,也幫助UNIX服務器重回大眾視線,吸引著新用戶的關注。
從某種意義上看,UNIX服務器在經歷了2009至2010年年中的低谷之后,伴隨著新一代產品的發(fā)布(如IBM的POWER7系列與HP的Superdome2),又在2010年底至今重新獲得增長,也是與當前的大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無疑提醒我們,客戶的需求各有不同,應用的種類、等級也千差萬別,是否真的需要“千篇一律”,全部統(tǒng)一至某一平臺下,還是說根據新的系統(tǒng)的特色,發(fā)揮各自所長,進而為企業(yè)業(yè)務增長提供最為合理的解決方案呢?就我個人觀點,如果條件都能滿足的話,全部采用統(tǒng)一的平臺,是更好的選擇,不過以現有的情況來看,x86在高端表現方面仍然需要較長時間的努力,雖然虛擬化可以幫助x86迅速提升人氣并提高靈活性與可用性,但UNIX在這方面實力有目共睹。而另一方面,UNIX服務器價格也不可能做到人人滿意,與x86相比,貴族的帽子是摘不掉了。所以,我相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在一些企業(yè)中雙方仍將并存。
既然UNIX服務器仍然閃光點,那么對于如何融入未來之云的問題,也就是那些不想放棄UNIX,尤其是正準備采用UNIX服務器的用戶所必須要面對的了。不過,相對于那些早就在使用UNIX服務器的用戶來說,新來者無疑也多了一個全面向云融合的考慮機會。
我還是那個觀點,對于一個企業(yè)的IT架構來說,在云計算時代,它也理應包含所有的應用體系,關鍵業(yè)務也不例外。這里務必要澄清一個概念——UNIX服務器與云的關系。很多人認為云計算的基礎架構必須是虛擬化的,而且是應該統(tǒng)一在x86架構之下,但這種認識有失偏頗。云計算的精髓是一種應用交付的理念,它強調的是自動化的管理,虛擬化的特性的確會讓資源的調配和供給更為靈活,但并不意味著必須全盤的、統(tǒng)一架構的虛擬化,因為應用多種多樣,需求也各不相同,所需要的平臺標準也并不統(tǒng)一。云計算并不排斥這種異構的環(huán)境,它追求的是更高層次上的全局的管控與統(tǒng)一的調度,所以在一個企業(yè)的云環(huán)境中,我們可以看到虛擬與物理資源并用, Windows/Linux的應用與UNIX的應用并存——應用需要怎樣的資源,云計算平臺就會靈活自動的提供相應的資源——這才是一個真正的云計算理念,UNIX服務器也因此必須融入這一體系中來,接受統(tǒng)一的管理,而不管是否虛擬化。
現在能生產UNIX服務器的廠商也都在生產x86服務器,不過他們對于雙方在云中的關系以及交給客戶的方案,似乎并不相同。比如IBM Power System部門提倡的是POWER云,通過推出一系列的廉價POWER7服務器,配合定制優(yōu)化的DB2數據庫與WebSphere中間件,來幫助用戶將應用從x86遷移至其POWER+AIX的云平臺上。IBM的x86部門則反其道而行之,幫助用戶從UNIX遷移至x86平臺上。因此,雙方給人的感覺似乎是非此即彼,要么是用POWER替代x86,實在不行就各玩各的云,但顯然沒有幾個客戶真的希望自己IT系統(tǒng)的內部有多個,而且還很難協調的云。Oracle給出的是統(tǒng)一的云應用平臺,比如ExaLogic+ExaData,你的應用在ExaLogic上部署就OK了,它有SPARC與x86兩個版本,因此從理論講,你可以部署x86和UNIX兩類不同架構的應用,但是也僅限于定制化的ExaLogic平臺上。相對來說,惠普則走了一條中間道路,它并沒有要求客戶進行應用的遷移與轉換,而是將UNIX與x86應用環(huán)境通過高層的管理軟件結合了起來,體現了其融合基礎設施(CI,Converged Infrastructure)的理念。這一點,也正是筆者所更認同的。
眾所周知,惠普在推出新一代動能服務器(NGIS,Next Generation Integrity Server)時,就全面引入了刀片架構(包括了其最高端的Superdome2,而新一代的Nonstop也同樣是刀片架構),這一用意明顯就在于向云靠攏。在《展望UNIX服務器的刀片時代》一文中,我們已經分析了UNIX服務器全面刀片化的可行性以及它的優(yōu)勢,而與之相對應的,惠普則在此基礎上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詮釋了其對未來企業(yè)之云的理解——我不管你用UNIX還是Windows或是Linux,我也不強迫你做相應的遷移,但它們在我的云環(huán)境中進行統(tǒng)一的管理與協調,我想這也應該是客戶最終想要的結果。
惠普的CloudSystem,讓惠普的云方案顯得與眾不同
惠普的CloudSystem就是從原來的BladeSystem演變而來,而它的精髓在于上層的管理組件,通過一組件,CloudSystem可以透明的分派業(yè)務應用至相應的平臺上,并在通用資源上予以支持。雖然不可能做到UNIX負載與x86負載相應轉換,以自由的在NGIS與x86服務器上來回遷移,但它從一個全局上把控了整體的應用部署,這一點也正是云理念的一種體現——屏蔽底層的平臺差異,著重上層的應用交付。
惠普的CloudSystem中Cloud Maps的應用模板創(chuàng)建說明
惠普的CloudSystem中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Cloud Maps,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企業(yè)應用的云模板,針對多種典型的企業(yè)應用,惠普已經在其云系統(tǒng)中,準備好了相應的部署模板,以方便用戶迅速的部署應用。CloudSystem的應用部署操作很簡單(下圖),不同類型的IT設備圖標很明確,相應的虛擬化、應用解決方案已經準備好,你只要將相應的應用圖標拖到指定的服務器圖標上,就可以完成部署。
Cloud Maps的應用模板創(chuàng)建
目前惠普的CloudSystem中Cloud Maps的應用模板支持HP Integrity VM的UNIX虛擬化與VMware、Hyper-V x86虛擬化環(huán)境。而在操作系統(tǒng)方面,也支持HP-UX、Windows Server、RedHat,這也實現了系統(tǒng)的混載,并且它可以靈活的支持物理與虛擬服務器的應用管理。你完全可以將物理的HP-UX關鍵業(yè)務平臺與虛擬化的x86應用平臺在這里融合,以云的姿態(tài)呈現出來。
現在,我們應該對于在未來,如何將UNIX融入至整體的企業(yè)私有云當中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了。我并不能說惠普的方案就是最好的,但至少在我看來,對于必然會出現的異構私有云的需求,惠普從UNIX服務器的刀片架構變革開始,似乎就在更認真的考慮這個問題,最終我們看到的是一種通過上層的管理來實現異構之云的方案,跨越了底層硬件的糾結。相較IBM與Oracle來說,更具靈活性。而通過惠普的例子,我們能深刻體會到,未來的云時代,競爭的核心在于管理而非設備,所以從最初的設備選型之時,就應該注意未來整體的管理方案與架構。因為——云會屏蔽掉后臺的設備,而最終只以應用交付的靈活性、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來定成敗。
因此,如果你已經打算部署UNIX服務器,并遙望著未來之云,那么從一個更高的、更全局的角度來審視平臺的選擇非常必要,畢竟在云的時代,在一個IT融合的時代,在強調整體協調的時代,設備間的單打獨斗將越來越沒有意義,這一點,無論是客戶還是對廠商無疑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關注……